行业动态

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中心>行业动态
全部 2425 公司动态 357 行业动态 1767

科技感拉满,探秘冬奥智慧餐厅

时间:2023-01-19   访问量:1040

关注信息化时代

信息资讯 一手在握

2022年北京冬奥会注定成为一个传奇,中国元素,中国科技在这里交相辉映,传递出中国自信。正如总导演张艺谋所言,北京2022冬奥会开幕式,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自信。

精彩冬奥

我们硬核展示!

开幕式倒计时短片,将中国传统文化24节气与倒计时完美衔接,每一个定格画面都是壁纸,开幕式上巧妙运用数字仿真、人工智能、机器视觉、5G、云转播等科技成果,呈现空灵而浪漫的效果,不禁让人感叹冬奥会真是审美天花板!中国人要是浪漫起来,无人能敌!

冬奥会在场馆设计、训练设施、赛事保障等各个方面,展示了现代“黑科技”对于冰雪运动的巨大助力。国家游泳中心是水上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“全能场馆”:“水立方”和“冰立方”瞬时“变身”,应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,20天内就可以完成“由水到冰”的场地转换,这是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,可实现冰壶场地与速滑场地的自由转换。被称为“冰丝带”的国家速滑馆打造了“平原上最快的冰”,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,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1/4。

除了开幕式、赛场上的炫目科技,冬奥美食同样光彩夺目~

中国美食 不只是美味!

中国美食名扬天下。中国饮食文化绵延上万年,有6万多种传统菜点、各种风味流派流光溢彩。100多公斤饺子,仅仅午餐时段消耗80多只烤鸭……本届冬奥会期间,北京冬奥村要供应超过1700名代表团成员一天24小时的餐饮。

为了照顾到全球各地,不同民族、不同宗教的近3000名运动员的口味,冬奥会菜单花了4年才制定完成,共有678道,菜单8天一换,基本上每天有200多道菜。中国特色美食令运动员们应接不暇:浙江名菜西湖牛肉羹、川菜代表宫保鸡丁、鲁菜四喜丸子、粤菜虾饺等等。重点是,所有的吃喝都是免费的,妥妥的大国风范!

中国美食圈粉无数!从荷兰速滑名将Jutta Leerdam晒出在食堂吃麻辣烫的幸福表情中,美国18岁的滑雪运动员特莎·莫德Vlog中发布的她在冬奥村吃中餐的经历中,可以感受到中国美食的魅力。

很多国外运动员的冬奥生活记录Vlog,简直已经变成了吃播,美国单板滑雪名将、三届冬奥会冠军肖恩·怀特在视频中说到:“比赛期间我一直在享受美食,因为这里的美食实在是太棒了。”同时他展示了一桌子的美食:糖醋里脊、宫保鸡丁、担担面……

味美就很难得啦,又美又炫,又美又飒,想低调恐怕都不行!当美食牵手智能,插上科技之翼,美食加持高科技,上演智能美食,冬奥美食难逃“火出圈”的命运!能让全世界运动员疯狂打卡的冬奥食堂,离不开撑起半边天的智慧餐厅。为了让运动员们吃饱喝好,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,配备了120台烹饪机器人,可以做出200多种中外美食,如麻辣烫、宫保鸡丁、煲仔饭等中餐,也能做汉堡、意式肉酱意面等西餐,甚至煮饺子、煮馄饨、调鸡尾酒。而且,它们24小时待命,不会累、出餐快,还能减少人员接触。

会做煲仔饭的机器人,1小时能完成100多份的煲仔饭,而且每个炉头都有精准的火候控制,每碗煲仔饭都有金黄色的锅巴。

还有师从“顺德十大名厨”,可以完全复刻大厨火候控制、翻炒手法、下料顺序的智能自动炒菜锅

有不仅会做汉堡,还会打包汉堡的机器人。从加热面包、现煎肉饼到配搭生菜、酱汁,全部由机械设备独立化、流水线式完成,出餐效率高达20秒/个。

但更令外国友人震惊的,还是我们的上菜方式。冬奥智慧餐厅使用网红失重餐厅同款的“空中云轨”来传菜,能将机器人炒好的菜放到轨道上,再智能规划最优路径送达到应餐桌上空。

美食可以智能制作,美酒也可以!调酒、摇酒全智能,机器调酒师3到5分钟就能做出一杯鸡尾酒

比手冲大师还精准的手冲机器人,随时奉上地道咖啡~

科技+美食,新的组合,讲述新的故事;新的科技,展示硬核冬奥!

“科技+美食”不仅在冬奥会大放异彩,在我们身边也悄然兴起。深圳一名90后小伙吴万章,在深圳新洲村开餐厅“雇佣”智能炒菜机器人当厨师,菜品达到标准化,8分钟出餐,实现24小时无休,周入10万元。据媒体报道,这名90后小伙名叫吴万章,浙江宁波人,他的餐厅开在深圳新洲村,该村有8成商户从事餐饮业,被称为“24小时不熄火”的城市厨房。据其自述,自己之前是外卖平台的业务员,后来创业开了这个餐厅。内部有两种炒菜机器人,一种是大锅滚筒式,一次可以出十几份菜;另一种是智能炒菜机器人,有九个炉头,一次性可以出9份菜。

那么,智能炒菜“机器人”真能化繁为简,学会煎炒烹炸?随着炒菜“机器人”逐步走上应用舞台,餐饮的智能化能否破解中餐标准化的痼疾?

在中餐烹饪中,为了对食材进行均匀加热,厨师操作锅具做近似抛物线的变速运动,让食材上抛、翻转、下落,这项技术即为“大翻”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博导、副研究员闫维新经过仿真函数分析,让锅具机器人在两个自由度运动的条件下,在计算机软件中实现了“大翻”效果——物料既能出锅飞行并翻转,落点又不会在锅外。

但是智能炒菜“机器人”局限是显而易见的。目前炒菜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为团餐和快餐,二者的共同特点是菜单少、单品量大、需求刚性、消费高频、顾客数量基本稳定,对烹饪效率、时间和食品安全要求较高。“冬奥会餐饮也具备团餐的某些特点,在这种情况下,炒菜机器人能够较好的发挥自身优势。”

社会餐饮中的品牌餐厅和大酒楼,对菜肴品质和特色方面的要求较高,往往工艺复杂,用料特殊,调味繁多,甚至还有摆盘造型需要,这部分菜肴并不适合用炒菜机器人做。

“机器人”炒出的菜肴缺少灵魂、个性和创意,中华美食源远流长,智能装备制造与传统餐饮业的融合能擦出怎样的火花,能为现有餐饮行业带来哪些创新和创意,我们拭目以待~

本文由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杨光编辑整理。

—End—

注:转载、添加白名单以及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文章留言,未经许可、不得转载,不得随意修改及盗用原文。

赋能北京冬奥会,没想到“济南智造”这么牛!

国内首个“元宇宙”试验区即将成立!麦当劳官宣进军“元宇宙”,元宇宙新鲜事来了~

这届冬奥会,虚拟人含量有点高

上一篇:“天上掉馅饼”实现了?咱就是说,还得是中国智能餐厅→

下一篇:冬奥会“智慧餐厅”爆火,智能烹饪机真的“香”吗?

发表评论:

评论记录:

未查询到任何数据!

在线咨询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

在线咨询

免费通话

24小时免费咨询

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,座机请加区号

免费通话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联系
返回顶部